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两国政府建交5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12月2日,受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埃塞科技部委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成功举办援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项目交付仪式,标志着这颗卫星在两国政府层面正式移交,也是落实席大大主席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的重要举措。
埃塞俄比亚,东非高原上的文明古国,其首都与中国北京直线距离为8000公里,但是遥远的距离阻碍不了两个大国的传统历史友谊,也阻碍不了两个国家的航天合作意愿。
▲埃塞俄比亚恩托托山的地面站
非洲国家是中国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航天的整星合作始于2004年非洲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如何利用航天技术进一步帮助非洲国家是中国航天一直积极思考的问题。
2014年五院关注到了埃塞俄比亚这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并一直尝试利用各种渠道推动航天合作。2015年,席大大主席在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十百千”倡议,提出要在发展中国家建设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借助中国生态环境部政策出台的“天时”,加之埃塞当地强烈应用需求的“地利”,五院主动出击,与埃塞方积极推动微小卫星援外项目,中、埃塞双方政府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中国生态环境部同意立项,埃塞特别成立由总理牵头的国家航天委员会以及航天研究所,利用航天技术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五院国际业务团队克服高原作业、非洲黄热等当地疾病和特殊条件的困扰,多次前往埃塞俄比亚,多名团队成员的累计航程超过10万公里。2016年底习主席特使原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出访埃塞,与埃塞科技部长签署了两国政府的换文,2017年五院实现项目签约。2019年12月援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援外卫星,也是同非洲合作的第一颗遥感卫星,更使得埃塞拥有自己卫星的梦想得以实现。
▲五院团队在埃塞俄比亚恩托托山上进行项目地面站建设
埃塞总理阿比曾在2019年访华期间亲临五院视察卫星研制工作,埃塞副总理德梅克主持其国内发射庆祝活动;我外交部也专门就该项目给予“中非友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的高度评价;此外,集团公司领导、五院张洪太院长在给予大力指导的同时,也不断通过与埃塞政府的高层会见等方式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在疫情期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克服疫情困难,派员出访进行实操培训和设备安装,顺利保证了项目的履约成功。
▲张洪太院长同来访的埃塞俄比亚阿比总理握手
目前,援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在轨良好运行,已经执行437条卫星拍摄任务,收到800GB影像数据,数据广泛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的监测活动。基于良好的合作开端,双方正在推进后续通信卫星等项目的合作探讨,五院也将以此为契机助力我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进一步提升五院在非洲的影响力。